顾瞎子的菌丝突然全部暴走。它们钻入巨手的指缝,灰白菌丝上迅速生长出微型甲骨,每一片龟甲都刻着相同的卜辞:\"庚申日,鼎现于黄浦之阴\"。
张海峰的金属碎片突然集体震颤。它们在铜雨中重组为人形,但右臂完全由电路板构成,芯片上蚀刻的竟然是陆沉舟的笔迹:\"不要相信青铜\"。
九鼎投影开始崩塌。最大的那尊鼎腹裂开缝隙,数万枚活字如蝗虫般涌出,在空中拼出《山海经》中关于\"九狱之门\"的段落,偏偏最关键的位置被1997年的《申报》碎片覆盖。
林三酒突然扑向那团数据流。她的双手插入《尚书》残篇,从沸腾的文字里抓出一把青铜钥匙——柄部赫然铸着上海博物馆的藏品编号。
铜液暴雨中,整座古城开始倾斜。活字街道如海浪般翻涌,那些方块不断重组出矛盾的指引:有的拼出殷墟甲骨文的祭祀记录,有的却组成现代建筑的钢结构图纸。
苏晚晴突然抓住陆远逆文暴动的手臂。她的簪子刺入那些游走的文字,铜液与血交融的刹那,所有混乱的活字突然静止。
天空裂开一道缝隙。真正的星光漏了进来,照出每个人脚下渐渐清晰的影子——那根本不是人形,而是各种青铜器物的剪影:陆远是爵,苏晚晴是觚,张海峰是钺,顾瞎子是卜甲,林三酒却是半截现代钢钎。
在影子交叠的中心,一小块地面保持着纯净的青铜本色,上面用殷商朱砂写着三个字:
\"挖下去\"
第三节:甲骨归藏
顾瞎子的菌丝在一瞬间全部枯死。
那些灰白色的絮状物原本像蛛网般缠绕在青铜街道上,此刻却突然僵直、发黑,如同被烈火灼烧过的纸灰。它们簌簌剥落,却在落地前化作无数细小的甲骨文碎片,在半空中自行拼合成《归藏》中的\"地水师\"卦象。卦爻之间的缝隙里,卡着半张泛黄的报纸——1999年的《文汇报》,头条标题正在虚化:\"陆家嘴金融中心发现古文化层\"。
\"时间到了。\"
老周最后的幻影出现在九鼎投影之下。他的身体已经透明得几乎看不见,只剩下右手食指仍清晰如初,笔直地指向天空。顺着他所指的方向,九鼎中最小的那尊突然裂开一道缝隙,鼎腹内传来机关转动的咔嗒声。
一枚青铜匣子从鼎中坠落。
陆远纵身跃起,右臂的逆文如锁链般甩出,在半空中缠住匣子。他的指尖刚触到匣身,整条手臂就传来剧烈的灼痛——那匣子上铸着的金文\"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\"火漆印,竟像烙铁般发红发亮。
匣子落地的瞬间,整座青铜古城突然静止。
所有流动的铜液、翻涌的活字、旋转的九鼎投影,全部凝固。张海峰正在蒸发的金属碎片悬停在半空,每一片都映出不同的历史片段:殷商祭祀、民国码头、1990年的浦东开发典礼……
苏晚晴扑到匣子前。她的簪尖精准插入锁眼,青铜匣发出垂死般的呻吟,盖子缓缓打开——里面是半块带着咖啡渍的3.5英寸软盘,盘面上用油性笔写着\"备份1994.8.15\"。
\"浦东图书馆…\"林三酒突然跪倒在地,手指疯狂拨弄着静止的活字。那些青铜方块在她手下重组,拼出模糊的坐标:\"北纬31°14',东经121°30'\"。
顾瞎子突然发出嘶哑的笑声。他枯死的菌丝末梢竟然还在蠕动,像濒死的蛇般爬上软盘背面。\"老顾的菌丝…在写字!\"林三酒猛地翻转软盘——菌丝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蚀刻出六个小字:\"申城之眼,地脉之门\"。
天空开始崩塌。
铜液暴雨中,最后的甲骨文在众人脚下亮起,每个字都渗着血锈:\"九狱现,黄泉开\"。顾瞎子跪在地上,用尽最后的力气,将枯死的菌丝按在青铜地面——菌丝灰烬组成一幅简图,精确勾勒出黄浦江的弯道,而东方明珠塔的位置,正压在一个古老的祭祀符号上。
陆远捡起软盘的瞬间,整座青铜古城开始崩溃。九鼎投影化作流火坠落,活字街道如沙堡般瓦解。在意识消散前的最后一秒,他看见苏晚晴的嘴唇在动。
没有声音传来,但他读懂了那个词——
\"地基\"。